近年來,受人口老齡化、勞動力不足等因素,用人成本逐年遞增,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傾向于使用服務機器人來替代人類工作,一些重復繁瑣的勞動未來將有可能被服務機器人取代。
餐飲服務機器人作為現下最火熱的機器人之一,目前已紛紛上崗,不僅送餐效率高,租賃費用少,更最重要的是,無需過多人工干預也能做到自主行走及自助送餐服務,大大降低了企業的使用成本。
以現下比較火熱的花生系列機器人來說,它擁有3個開放式托盤,能一次完成多個餐臺的配送,據使用過該機器人的餐廳介紹,花生系列機器人平均每日能達到300盤以上的傳菜量,高峰期,送餐托盤超過450盤,是人類傳菜員效率的1.5-2倍。更重要的是,餐廳租用機器人的成本僅為99元/天,遠低于服務員的薪資,足以讓大多數餐廳經營者承擔。
那么,送餐機器人究竟是如何實現自主送餐的呢?
這里就不得不提到定位導航技術了,定位導航技術是實現機器人自主行走的關鍵,是指機器人在一個未知環境中能做到自主感知周圍環境、智能路徑規劃及自主避障等相關移動能力,綜合來說,自主行走機器人需要知道自己在哪、要去哪及如何去?
要解決機器人的自主行走,首要任務就是要做好地圖構建及路徑規劃,實際上就是做好相關傳感器及算法,激光雷達因指向性強,測距精準,因此激光SLAM被稱為目前最為成熟的導航方案。
思嵐科技作為國內最早涉入機器人定位導航領域的企業,旗下的機器人定位導航方案已成熟的應用于微軟、殼牌、優必選、科大訊飛、軟銀等知名企業服務機器人項目中。其主要以激光雷達作為核心傳感器,它相當于機器人的眼睛,可實現對周圍環境的360度全方位掃描測距檢測,從而獲得周圍環境的輪廓圖。當然,光有“眼睛”的機器人還是遠遠不夠的,與“小腦”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機器人的自主行走。“小腦”是幫助生物運動的系統,通過“小腦”可以解決機器人“會走”的能力。針對這一問題,思嵐科技通過改善算法原理及實現細節,把處理器固化到一個芯片中,研發出基于激光雷達的模塊化自主定位導航系統SLAMWARE,它被稱為機器人的“小腦”。
為了幫助機器人實現更智能化行走,除了擁有核心的激光SLAM技術外,在機器人中還會融入深度攝像頭、超聲波、防跌落等傳感器加以輔助,通過激光雷達可實時掃描周圍環境、提供機器人所需的地圖,基于該地圖實現自主路徑規劃及導航功能,遇到玻璃、鏡面等高透材質障礙物時,超聲波傳感器能讓機器人移動底盤及時識別、避讓;深度攝像頭傳感器則可偵測到位于雷達掃描平面上方的障礙物,并及時發送信號進行規避;而防跌落傳感器可幫助機器人移動底盤全方位偵察周圍的工作環境,判斷工作區域是否存在邊界、臺階、坡度等情況,從而發送信號請求機器人移動底盤改變前進方便,避免跌落。
說到這里,對于餐飲服務機器人自主送餐原理,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了,總的來說就是,送餐機器人可以通過激光SLAM技術來完成自主定位、建圖、路徑規劃及自主避障等功能,知道自己在哪、要去哪及如何去。
關鍵字:j机器人,餐饮服务机器人,餐饮服务机器人自主行走,餐饮服务机器人自主导航技术